1 |
尊重自主的現象學探討—臨床倫理的主體或他者? |
王心運 |
73 |
2 |
由儒家場域與處境觀點看愛情中薩提爾理論後入聖的可能性 |
蘇子媖 |
72 |
3 |
從《正蒙‧中正篇》看張載的德性教育思想 |
黃崇修 |
72 |
4 |
攸關新冠病毒疫情之治人醫心生命文化反思 |
蔡篤堅 |
71 |
5 |
從儒家「人文關懷」的觀點反思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的衝擊 |
金美華 |
71 |
6 |
導言:終極關懷與宗教倫理 |
陸敬忠 |
70 |
7 |
「念死」到「慈悲」的轉化:自我覺知 與饒益他者的倫理轉化與超越性 |
嚴瑋泓 |
70 |
8 |
由休謨之「神蹟觀」反思基督教的 終極關懷倫理觀 |
楊雨青 |
70 |
9 |
新冠病毒疫情的倫理反思與公共衛生倫理學的建構 |
李瑞全 |
70 |
10 |
環境美感、環境倫理與人類優質生活 |
蕭振邦 |
69 |
11 |
山貓森林的省思:Singer 個體實踐的 整體論視野 |
彭春翎 |
69 |
12 |
幫助受苦者 ──對關懷倫理學中理想關懷行動之分析 |
王嬿翔 |
69 |
13 |
由「病人自主權利法」立法歷程論生命自主權之限制 |
陳俊志 |
67 |
14 |
從《臺北人》到《父親與民國》看白先勇的離散情懷 |
林桶法 |
63 |
15 |
論徐冰作品中的動物符號與生態關懷 |
黃宗潔 |
62 |
16 |
困難的倫理:論護理人員的道德困擾 |
王心運、柯薰貴 |
61 |
17 |
以差異原則分析長期照護之健康照護需求與實踐 |
蕭玉霜 |
61 |
18 |
公園之美:環境經濟理論的解題探究 |
彭春翎 |
60 |
19 |
論Holmes Rolston, III 對「自然價值」的觀點: 建構「體驗論」模型芻議 |
莊元輔 |
54 |
20 |
醫病關係=關懷關係? |
廖瑞琪 |
50 |
21 |
自然書寫與《孟子》的「超能力」 |
蕭振邦、曾安國 |
49 |
22 |
從儒家之終極關懷論生命倫理學之方向 |
李瑞全 |
37 |
23 |
動物關懷與工具化 |
譚宇權 |
35 |
24 |
余英時的精神鍛鍊與生命實踐 |
謝政諭 |
31 |
25 |
對目前國際間處理全球貧窮問題的一些思考 |
王永慈 |
30 |
26 |
從西方環境倫理思想看「京都議定書」 |
廖耆煬 |
30 |
27 |
道家環境倫理學之建構及其可能之限度 |
葉海煙 |
29 |
28 |
從「心本於性」看韓儒田艮齋的儒家人文關懷 |
楊祖漢 |
29 |
29 |
臺灣當代基督教會移轉之現象——以中原大學四C教會為例 |
張蘊淨 |
23 |
30 |
華人藝術的在地性與普遍性—— 以林學大為中心的考察 |
呂采芷 |
20 |
31 |
文學改編、媒介特質與自我解構: 〈蘋果的滋味〉的比較敘事學研究 |
謝世宗 |
17 |
32 |
《論語》:「志於道」的意義發微 |
黃麗娟 |
16 |
33 |
專題引言--臨終關懷 |
尉遲淦 |
8 |
34 |
臨終關懷之我見 |
許禮安 |
8 |
35 |
臨終關懷與安寧療護 |
陳榮基 |
8 |
36 |
臨終關懷中之兒童與青少年喪親者之輔導概念 |
李閏華 |
8 |
37 |
音樂治療與臨終關懷 |
周勵志 |
8 |
38 |
基督教與天主教的臨終關懷 |
潘美惠 |
8 |
39 |
臨終關懷--生無憂懼、死亦安然 |
淨耀法師 |
8 |
40 |
從道家觀點看臨終關懷的問題 |
尉遲淦 |
8 |
41 |
自畫像、家族像與文化認同問題──試析日治時期三位畫家 |
顏娟英 |
7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