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|
董真卿《易》學特色及重要性析論 |
楊自平 |
65 |
2 |
儒家如何詮釋「氣具形而上之涵意」——以唐君毅先生論氣為例 |
鄧秀梅 |
56 |
3 |
王船山對於《孟子·盡其心者章》的詮釋 |
蔡家和 |
54 |
4 |
王船山論《大學》的格物致知 ──以《讀四書大全說》為中心 |
蔡家和 |
47 |
5 |
「一理」或「分理」?──戴震對程朱理學的反省 |
劉滄龍 |
44 |
6 |
明儒高攀龍的思想與殉節 |
吳振漢 |
37 |
7 |
張岱《四書遇》註解四書之特色 |
鄧克銘 |
35 |
8 |
王船山氣論系統的道德哲學之成立問題 |
陳佳銘 |
35 |
9 |
民初救世新教之《大學證釋》研究 |
鍾雲鶯 |
35 |
10 |
王廷相與戴震人性論比較 |
陳政揚 |
34 |
11 |
方東美之「王陽明」研究探微 ——兼論明中葉「重返程明道」的學術思潮 |
游騰達 |
27 |
12 |
許衡「氣服於理」思想研究 |
史甄陶 |
27 |
13 |
程朱、陸王二系的會通 |
楊祖漢 |
24 |
14 |
從程朱、陸王對韓愈的「接受」反思學術史對韓愈的評價 |
楊自平 |
23 |
15 |
漢宋之間――程朱、船山、程樹德 詮釋《論語‧漆雕章》之比較 |
蔡家和 |
17 |
16 |
夏炘《述朱》「敬」義論述 |
楊錦富 |
9 |
17 |
陳榮捷的中國哲學研究述評 |
沈享民 |
9 |
18 |
胡五峰哲學之圓教規模 |
李瑞全 |
8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