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|
研究型創作之交鋒與「藝術知識」初探 |
高俊宏 |
34 |
2 |
從「南島」到「泛.南.島」: 談高雄市立美術館南方論述轉向 |
呂佩怡 |
33 |
3 |
以重現/重演「現場」為方法的藝術史實踐和書寫 |
王聖閎 |
31 |
4 |
被改版的藝術史:創作系所中的藝術史學習與教學 |
張琳 |
31 |
5 |
委拉茲奎斯的晚期繪畫與十九世紀以降歐洲藝術史學書寫 |
王瑞婷 |
30 |
6 |
當代臺灣遷移電影: 論陳界仁《殘響世界》與高俊宏《博愛》中的 空間、歷史、觀眾 |
孫松榮 |
28 |
7 |
從數位轉向到美學運算:論數位世代科技藝術的新美學 |
邱誌勇 |
27 |
8 |
藝術的進程:十八世紀下半葉英國藝術、製造業、商業勵進會對文雅藝術的提倡 |
謝佳娟 |
26 |
9 |
事件之後的當代跨域影像:論陳界仁早期作品及《殘響世界》的概念生成與轉化 |
孫松榮 |
19 |
10 |
森萬里子與日本「可愛」文化的全球化:一九九零年代的藝術與流行文化 |
李秀眞 |
16 |
11 |
從雕塑電影邁向論文電影:論動態影像藝術的敘事傾向 |
江凌青 |
16 |
12 |
侯俊明《亞洲人的父親》中的檔案藝術與對話美學 |
盛鎧 |
14 |
13 |
反思性主體的反思:侯俊明作品中的再現策略、主體觀與社會批判 |
盛鎧 |
7 |
14 |
重新評估媚俗──文化他者 |
金嬉英 |
1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