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1 | 
							  邁向美善合一的人格理想:論孔子教育哲學中的靈性作用 | 
							  何佳瑞 | 
							  76 | 
							
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  | 2 | 
							  「間距」詩學 ──遙遠異質的美感經驗探索 | 
							  翁文嫻 | 
							  69 | 
							
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  | 3 | 
							  從「場域」概念看宋詩壇的運作──以文學總集為中心的考察 | 
							  凌頌榮 | 
							  68 | 
							
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  | 4 | 
							  山水自然與生命的整體觀照 — 譚家哲對於謝靈運 「山水行旅詩作」的解析 | 
							  李德材 | 
							  64 | 
							
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  | 5 | 
							  現代詩中的山水 — 以余怒詩作為例 | 
							  聶豪 | 
							  64 | 
							
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  | 6 | 
							  「大眾語」創作的試驗:陳子展《詩經》白話翻譯與大眾語運動之研究 | 
							  史甄陶 | 
							  62 | 
							
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  | 7 | 
							  三唐兩宋攝其德——論《隨園詩話》中的唐宋詩調和論 | 
							  王怡云 | 
							  58 | 
							
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  | 8 | 
							  虛擬的懷古場所‧真實的身體經——上京紀行詩的李陵臺書寫 | 
							  李嘉瑜 | 
							  57 | 
							
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  | 9 | 
							  崇禎時期四部詞選收錄姜夔詞探析 | 
							  林淑華 | 
							  49 | 
							
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  | 10 | 
							  沈德潛評選岑參五律之觀點探析 | 
							  林宜靜 | 
							  48 | 
							
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  | 11 | 
							  漢樂府〈薤露〉、〈蒿里〉之原型與流變 | 
							  劉德玲 | 
							  47 | 
							
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  | 12 | 
							  從「不分唐宋」到「詩學晚唐」:清代臺灣文人對唐宋詩的審美態度 | 
							  余育婷 | 
							  45 | 
							
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  | 13 | 
							  《清詩話》中的比興觀 | 
							  王妙純 | 
							  44 | 
							
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  | 14 | 
							  音樂中獨特的身體實踐:古琴傳統的審美與身體理想之結合 | 
							  王育雯 | 
							  40 | 
							
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  | 15 | 
							  From the Graden to the Grove: Aemilia Lanyer,Andrew Marvell,and the Pursuit of Privary | 
							  李慧玲 | 
							  39 | 
							
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  | 16 | 
							  宋遺民福建大儒熊禾及其詩歌作品析論─兼述詩歌內容之區域文化觀照 | 
							  王次澄 | 
							  36 | 
							
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  | 17 | 
							  自我與多元觀眾之間: 唐寅女性題材繪畫研究 | 
							  唐寧 | 
							  35 | 
							
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  | 18 | 
							  象徵與譬喻:儒家經典詮釋的兩條進路 | 
							  林維杰 | 
							  34 | 
							
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  | 19 | 
							  Interpreting Emblems, Emblems Interpreting: Love's mortal battle in Maurice Sceve's Delie | 
							  Brooke Donaldson | 
							  33 | 
							
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  | 20 | 
							  「奪胎換骨」的新變——晏幾道《小山詞》「詩人句法」之借鑒詩句探析 | 
							  卓清芬 | 
							  31 | 
							
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  | 21 | 
							  「詩窮而後工」的歷史考察 | 
							  鞏本棟 | 
							  31 | 
							
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  | 22 | 
							  Literati Culture in Ming Dynasty Drinking Games Using Cards | 
							  Andrew Lo | 
							  31 | 
							
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  | 23 | 
							  徐渭題畫作品中別號與閒章義涵初探——兼探款署「金罍」與鈐印「金畾」 | 
							  徐瑞香 | 
							  30 | 
							
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  | 24 | 
							  天理與人欲的省思——以《詩集傳》的淫詩為探討 | 
							  黃麗娟 | 
							  30 | 
							
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  | 25 | 
							  諸橋轍次〈詩經總說〉對《詩經》學基本問題的觀點 | 
							  張文朝 | 
							  29 | 
							
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  | 26 | 
							  劉墉書學初探 | 
							  張菀玲 | 
							  28 | 
							
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  | 27 | 
							  論王先謙《詩三家義集疏》之定位 | 
							  賀廣如 | 
							  28 | 
							
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  | 28 | 
							  試析況周頤《蕙風詞話》之重拙大理論 | 
							  卓清芬 | 
							  27 | 
							
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  | 29 | 
							  中唐士人的南方教化: 以韓愈、柳宗元為考察中心 | 
							  王志浩 | 
							  24 | 
							
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  | 30 | 
							  宋末元初「述朱」脈絡下的易學與術數學 ──胡一桂《周易啟蒙翼傳.外篇.焦氏易林》芻議 | 
							  陳詠琳 | 
							  23 | 
							
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  | 31 | 
							  事件之後的當代跨域影像:論陳界仁早期作品及《殘響世界》的概念生成與轉化 | 
							  孫松榮 | 
							  19 | 
							
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  | 32 | 
							  The Modulation between the Realistic and Romantic Approaches  to Nature and Man in Frost's Poetry | 
							  郭章瑞 | 
							  14 | 
							
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  | 33 | 
							  杜甫七律偶犯上尾考 | 
							  張夢機 | 
							  12 | 
							
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  | 34 | 
							  Love and Religion in Matthew Arnold's Poetry | 
							  郭章瑞 | 
							  11 | 
							
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  | 35 | 
							  從追逐現代化到反思文化現代性:日治文人 魏清德的文化認同與對臺灣美術的期許 | 
							  謝世英 | 
							  8 | 
							
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  | 36 | 
							  寄生在日常生活中:《一個睡覺的人》苟活(無)經驗的如歌寫照 | 
							  許綺玲 | 
							  7 | 
							
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  | 37 | 
							  雜事詩的性質與發展 | 
							  龔鵬程 | 
							  6 | 
							
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
							  | 38 | 
							  Human Suffering in Wordsworth's Early Poetry | 
							  呂秀玲 | 
							  2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