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|
試析嵇康理想人格的宗教向度 |
陳佩君 |
70 |
2 |
「間距」詩學 ──遙遠異質的美感經驗探索 |
翁文嫻 |
69 |
3 |
建置「禮樂」的完型 (Gestalt) 結構 — 禮樂文明的源流、原理與實踐 |
曾暐傑 |
65 |
4 |
現代詩中的山水 — 以余怒詩作為例 |
聶豪 |
64 |
5 |
「大眾語」創作的試驗:陳子展《詩經》白話翻譯與大眾語運動之研究 |
史甄陶 |
62 |
6 |
音樂創作的記憶與遺忘——從創作筆記重探陳其鋼作品《源》的音樂語言 |
連憲升 |
60 |
7 |
身體如表現:波特萊爾的步態式書寫 |
齊嵩齡 |
59 |
8 |
也斯的跨文化飲食地圖——以其詩作為研究核心 |
蕭欣浩 |
53 |
9 |
「前隱逸」與「後仕宦」的視野遞換——陶淵明宦遊主題中出處記憶的造現 |
葉常泓 |
49 |
10 |
沈德潛評選岑參五律之觀點探析 |
林宜靜 |
48 |
11 |
漢樂府〈薤露〉、〈蒿里〉之原型與流變 |
劉德玲 |
47 |
12 |
女性空間的召魂想像與題詠編織──論陳文述的「美人西湖」 |
王學玲 |
46 |
13 |
周亮工的「反流派」詩學 |
謝明陽 |
41 |
14 |
主體的重構:論賈誼憑弔屈原的深層意涵 |
許又方 |
37 |
15 |
《左傳》、《國語》中引詩、書的套式-兼論《詩經》的成書過程 |
魏培泉 |
33 |
16 |
Interpreting Emblems, Emblems Interpreting: Love's mortal battle in Maurice Sceve's Delie |
Brooke Donaldson |
33 |
17 |
「奪胎換骨」的新變——晏幾道《小山詞》「詩人句法」之借鑒詩句探析 |
卓清芬 |
31 |
18 |
天理與人欲的省思——以《詩集傳》的淫詩為探討 |
黃麗娟 |
30 |
19 |
諸橋轍次〈詩經總說〉對《詩經》學基本問題的觀點 |
張文朝 |
29 |
20 |
劉墉書學初探 |
張菀玲 |
28 |
21 |
日治時期臺灣的書籍裝幀藝術——以西川滿為例 |
林素幸 |
27 |
22 |
正續《道藏》收錄的鸞書及其引述《詩經》述論 |
楊晉龍 |
21 |
23 |
由迷孃〈唯有知道渴望的人〉管窺舒伯特歌曲風格 |
易繼心 |
9 |
24 |
從動勢與詩境分析魏崙的一首詩《屋頂上有天》 |
金戴熹 |
9 |
25 |
無題詩論究 |
龔鵬程 |
7 |
26 |
The Lucy Poems and the Marguerite Poems: A Comparison |
陳東榮 |
7 |
27 |
由「情」至「幻」─明刊本《西廂記》版畫插圖探究 |
徐文琴 |
6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