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|
試析嵇康理想人格的宗教向度 |
陳佩君 |
70 |
2 |
山貓森林的省思:Singer 個體實踐的 整體論視野 |
彭春翎 |
69 |
3 |
山林倫理是公民倫理 — 由「無痕山林」與〈失去山林的孩子〉 談起 |
劉久清 |
64 |
4 |
奈斯的深層山林哲學 |
程進發 |
64 |
5 |
臺灣山林哲學的行動與建構 |
蔡智豪 |
64 |
6 |
從隱喻看山林:一種環境觀 |
瞿慎思 |
64 |
7 |
窮山惡水為何是美的? |
楊勝欽 |
49 |
8 |
漢樂府〈薤露〉、〈蒿里〉之原型與流變 |
劉德玲 |
47 |
9 |
如候鳥般飛翔——戰前往返東亞各地的西畫家呂基正 |
邱函妮 |
34 |
10 |
從風景到地方: 1970年代臺灣攝影中的風土與寓居視野 |
曾少千 |
33 |
11 |
台灣齋堂個案研究——以大溪齋明寺為中心 |
吳學明 |
28 |
12 |
論明代全真教隱微原因: 以萬曆年間嶗山釋道教產之爭為例 |
梁淑芳 |
26 |
13 |
論江聲、王鳴盛、孫星衍三家輯校〈太誓〉的共識、要點及其細部差異 |
陳威睿 |
21 |
14 |
當代臺灣客家三大調的美感經驗: 以竹東鎮客家山歌比賽與流行音樂為例 |
林子晴 |
18 |
15 |
從山林天籟、遊湖娛樂到悲歌懷古——西湖詠詩在唐宋元時期發展的三個階段 |
侯迺慧 |
14 |
16 |
何真即為真:十三世紀畫家之眼 |
艾瑞慈 |
12 |
17 |
鄉村城市:侯孝賢與陳坤厚城市喜劇中的臺北 |
林文淇 |
11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