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|
《公羊傳》與《左傳》禮觀念之荀學義涵 |
謝君直 |
68 |
2 |
《莊子‧天運篇》「黃帝咸池論樂」 哲學義蘊新探 — 以鍾泰《莊子發微》 為核心的詮釋 |
李德材 |
65 |
3 |
訪魏德聖 |
川瀬健一 |
64 |
4 |
「大眾語」創作的試驗:陳子展《詩經》白話翻譯與大眾語運動之研究 |
史甄陶 |
62 |
5 |
不可譯之道、不可道之名:雷慕沙與《道德經》翻譯 |
潘鳳娟 |
61 |
6 |
手稿解讀與盧炎的和聲 |
饒韻華 |
60 |
7 |
晚清臺灣人李望洋宦遊甘肅的處境及心境 |
陳家煌 |
58 |
8 |
論荀子「自然、人性與道德根源」的關係 |
何淑靜 |
56 |
9 |
論荀子「聖人生禮義」所含藏的問題 |
何淑靜 |
50 |
10 |
漢樂府〈薤露〉、〈蒿里〉之原型與流變 |
劉德玲 |
47 |
11 |
《莊子‧齊物論》中籟音的義理蘊涵 |
侯潔之 |
36 |
12 |
懷舊音軌.變奏影像 |
談玉儀 |
33 |
13 |
戴璉璋教授論著中的樂教與音樂思想 |
李美燕 |
33 |
14 |
對《玄智、玄理與文化發展》的「存有論補充」 |
陳榮灼 |
32 |
15 |
「莊子:魏晉玄學的關鍵」兼論戴璉璋先生對魏晉玄學的貢獻與商榷 |
謝大寧 |
32 |
16 |
戴璉璋先生王弼《易》學體系的建立與反省 |
涂藍云 |
32 |
17 |
日治時期臺灣文人的文化調和觀—從傳統文人 到新式知識份子張深切 |
簡素琤 |
32 |
18 |
宋元論著徵引或評論衛湜《禮記集說》考述 |
楊晋龍 |
30 |
19 |
徐渭題畫作品中別號與閒章義涵初探——兼探款署「金罍」與鈐印「金畾」 |
徐瑞香 |
30 |
20 |
劉墉書學初探 |
張菀玲 |
28 |
21 |
論王先謙《詩三家義集疏》之定位 |
賀廣如 |
28 |
22 |
由「辭讓之心」到「聖王之偽」──析論《荀子》對「禮」概念的變更 |
丘慧兒 |
26 |
23 |
微話語、語句戲局與布局機器: 即時演算生成剪接系統中的隨機函式美學 |
陳蕉 |
22 |
24 |
萬廷言論未發之中與易圖之關係 |
鄧秀梅 |
19 |
25 |
康有為維新思想對基督教的汲納與排拒 |
李安澤 |
13 |
26 |
江兆申給艾瑞慈夫人的一封信 並附上其印譜 |
江兆申 原著 |
12 |
27 |
《南國再見,南國》: 另一波電影風格的開始 |
沈曉茵 |
11 |
28 |
康有為儒學國教化策略探析 |
許明珠 |
9 |
29 |
魏晉前期審美觀的轉化與特色及《人物誌》的美學意識 |
蕭振邦 |
9 |
30 |
從追逐現代化到反思文化現代性:日治文人 魏清德的文化認同與對臺灣美術的期許 |
謝世英 |
8 |
31 |
說般若思想以及其與魏晉老莊學關係的探討 |
鄭琳 |
6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