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|
從儒家「人文關懷」的觀點反思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的衝擊 |
金美華 |
71 |
2 |
試析嵇康理想人格的宗教向度 |
陳佩君 |
70 |
3 |
五四民主、科學革新中的中正之道── 由李玉階對民主自由及宗教科學之實踐談起 |
黃崇修 |
67 |
4 |
唐君毅的感通論述:對《易》、二程與孔子的詮釋性理解 |
林維杰 |
66 |
5 |
大音希聲所聽何物 |
蘇子媖 |
65 |
6 |
《莊子‧天運篇》「黃帝咸池論樂」 哲學義蘊新探 — 以鍾泰《莊子發微》 為核心的詮釋 |
李德材 |
65 |
7 |
「尊天而保真」— 論《淮南子》的道論及 其精神修養之義涵 |
周貞余 |
64 |
8 |
留給「自然」半個地球 — 審美的體驗 |
林春銀 |
64 |
9 |
不可譯之道、不可道之名:雷慕沙與《道德經》翻譯 |
潘鳳娟 |
61 |
10 |
晚清臺灣人李望洋宦遊甘肅的處境及心境 |
陳家煌 |
58 |
11 |
胡五峰與劉蕺山的思想型態之比較 |
陳佳銘 |
58 |
12 |
王門中的游離者——黃綰學思歷程及其定位 |
朱湘鈺 |
55 |
13 |
從〈聲無哀樂論〉引用《莊子》「三籟」典故探其「聲情關係」中 所蘊含的工夫向度 |
林修德 |
54 |
14 |
李慈銘〈讀國語簡端記〉補箋 |
郭萬青 |
52 |
15 |
從莊學中「物」與「道」的層次區分論莊子「逍遙」的實現之道 |
王采淇 |
51 |
16 |
由「經子平等」而「婢作夫人」——近代學術觀的變遷與子學身份的重構 |
許朝陽 |
48 |
17 |
「一理」或「分理」?──戴震對程朱理學的反省 |
劉滄龍 |
44 |
18 |
論道統──葉適與牟宗三之道統觀析論 |
楊自平 |
43 |
19 |
王船山論「道、善、性」之說的涵義與其理論價值 |
陳祺助 |
43 |
20 |
先秦聖賢系譜論述與儒學歷史意識──朱熹道統觀之淵源考察 |
陳逢源 |
41 |
21 |
戰國中晚期「忠」觀念之演變與轉折暨其思想意義 |
佐藤將之 |
39 |
22 |
《莊子‧齊物論》中籟音的義理蘊涵 |
侯潔之 |
36 |
23 |
因「存異」而「求同」-從《淮南子》論述「同/異」管窺漢初儒道關係 |
李宗定 |
35 |
24 |
象徵與譬喻:儒家經典詮釋的兩條進路 |
林維杰 |
34 |
25 |
德國哲學界之新道家詮釋——海德格( Heidegger )與 沃爾法特( Wohlfart ) |
鍾振宇 |
34 |
26 |
論牟宗三先生對於別教與圓教之詮釋──兼論王陽明的工夫論的別教與圓教意義 |
陳志杰 |
34 |
27 |
對《玄智、玄理與文化發展》的「存有論補充」 |
陳榮灼 |
32 |
28 |
戴璉璋先生王弼《易》學體系的建立與反省 |
涂藍云 |
32 |
29 |
《文心雕龍》的通變論 |
朱曉海 |
31 |
30 |
「奪胎換骨」的新變——晏幾道《小山詞》「詩人句法」之借鑒詩句探析 |
卓清芬 |
31 |
31 |
論法家學派的「明主之道」 |
李庭緯 |
31 |
32 |
宋元論著徵引或評論衛湜《禮記集說》考述 |
楊晋龍 |
30 |
33 |
南特船商杜勃亥的中國之行(1817-1827) 及其中國工藝收藏: 一個法中經濟文化交流的見證 |
李明明 |
28 |
34 |
方東美之「王陽明」研究探微 ——兼論明中葉「重返程明道」的學術思潮 |
游騰達 |
27 |
35 |
由「辭讓之心」到「聖王之偽」──析論《荀子》對「禮」概念的變更 |
丘慧兒 |
26 |
36 |
朱丹溪「內靜外敬」思維之可能性探討一種醫學身體觀視野的嘗試性解讀 |
黃崇修 |
25 |
37 |
誤解與澄清:論楊澤波詮釋牟宗三之德行與幸福的合理性 |
賴柯助 |
24 |
38 |
支道林莊子逍遙義新詮及其般若學 |
蔡振豐 |
24 |
39 |
實踐進路的哲學:儒學之工夫論與哲學詮釋 |
李瑞全 |
21 |
40 |
正續《道藏》收錄的鸞書及其引述《詩經》述論 |
楊晉龍 |
21 |
41 |
獨特視角下的章學誠研究 ——《章學誠研究述評(1920-1985)》之述評 |
賈慶軍 |
21 |
42 |
乾坤道家易詮釋 |
陳鼓應 |
20 |
43 |
王道《大學億》析論——晚明《大學》詮釋之一側寫 |
朱湘鈺 |
15 |
44 |
儒佛會通下的佛教中國化 ──以覺浪道盛的苦諦概念為例 |
徐一智 |
14 |
45 |
《上海畫報》(1925-1933)與 上海的現代視覺文化之創造 |
安雅蘭 |
12 |
46 |
黃道周《易象正》治《易》析論 |
楊自平 |
8 |
47 |
ETUDE ÐE DAO到 INTRODUISANT LES EXPRESSIONS TEMPORELLES |
Waltraud PAUL |
6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