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|
從救生艇倫理學反思COVID-19大流行時期的資源援助問題 |
林恩志 |
74 |
2 |
新冠肺炎蔓延期間告別的勇氣與意義 |
蕭玉霜 |
71 |
3 |
新冠肺炎流行期安寧緩和醫療所面臨的挑戰 |
釋照量 |
71 |
4 |
從儒家「人文關懷」的觀點反思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的衝擊 |
金美華 |
71 |
5 |
由休謨之「神蹟觀」反思基督教的 終極關懷倫理觀 |
楊雨青 |
70 |
6 |
凌遲與救贖── 論魯迅小說中的「聲音」意象 |
朱芯儀 |
67 |
7 |
突然「不想死」錯了嗎?──從尊重自主原則到尊重自主死亡權利的道德疑慮 |
周琬琳 |
67 |
8 |
論台灣病人自主法: 家庭干涉如何刺激病人自律 |
許文鳳 |
67 |
9 |
臺灣‧朝鮮總督府專賣政策比較研究-社會經濟遺產與「國家」能力的差異- |
文明基 |
63 |
10 |
對Callicott非人類中心主觀內在價值論的反思 |
林恩志 |
63 |
11 |
性平治理與友善校園: 兒少保護主義的含蓄政治 |
賴麗芳 |
62 |
12 |
愛的圈養: 晚近臺灣社會「毛小孩主義」的興起 |
洪凌 |
62 |
13 |
王船山論存養本心的工夫——心、意/性、情貫通之道 |
陳祺助 |
52 |
14 |
論焦竑會通三教思想——兼比較焦竑與林兆恩之會通思想 |
唐經欽 |
49 |
15 |
林俊穎小說中的時間想像與神話辯證 |
陳孟君 |
49 |
16 |
|
|
47 |
17 |
《紅樓》解碼──小說敘事的隱喻象徵 |
林素玟 |
45 |
18 |
《歷程》中的食慾、身體與都市空間 |
葉雅茹 |
41 |
19 |
“Some Unheard of Thing”: How Incest Became Convention in Southern Women’s Drama |
Liz Thompson |
37 |
20 |
從風景到地方: 1970年代臺灣攝影中的風土與寓居視野 |
曾少千 |
33 |
21 |
以重現/重演「現場」為方法的藝術史實踐和書寫 |
王聖閎 |
31 |
22 |
船山莊學之研究:探析「凝神」之飽滿義涵 |
施盈佑 |
30 |
23 |
天理與人欲的省思——以《詩集傳》的淫詩為探討 |
黃麗娟 |
30 |
24 |
魅力四射的敢曝: 南.戈丁1970年代初期的變裝皇后攝影 |
劉瑞琪 |
29 |
25 |
《理學字義通釋》人性觀論析 |
陳政揚 |
28 |
26 |
朱子「《易》本卜筮之書」說之經過考論 |
呂欣 |
25 |
27 |
從程朱、陸王對韓愈的「接受」反思學術史對韓愈的評價 |
楊自平 |
23 |
28 |
「無聲」(Silence)的音樂詮釋:以武滿徹《十一月的腳步》為例 |
楊小華 |
14 |
29 |
侯俊明《亞洲人的父親》中的檔案藝術與對話美學 |
盛鎧 |
14 |
30 |
尋找臺灣當代酷兒電影中《梁山伯與祝英台》 及「凌波熱」論述之遺緒 |
王君琦 |
11 |
31 |
從追逐現代化到反思文化現代性:日治文人 魏清德的文化認同與對臺灣美術的期許 |
謝世英 |
8 |
32 |
中國西畫家的「東方主義」?——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中國少數民族的形象 |
周芳美 |
1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