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|
氣候變遷課題中向未來世代負責:梅洛龐蒂時間性結構中的他人 |
林靜秀 |
73 |
2 |
從敘事學談醫學倫理教育之 人性化改革 |
林慧如 |
61 |
3 |
環境德行倫理學的研究趨勢 |
程進發 |
60 |
4 |
從伴侶制重新思考共同生活的可能 |
郭彥伯 |
58 |
5 |
「前隱逸」與「後仕宦」的視野遞換——陶淵明宦遊主題中出處記憶的造現 |
葉常泓 |
49 |
6 |
方苞禮學中的女性角色與地位:以冠、婚、喪、祭為核心 |
丁亞傑 |
44 |
7 |
《歷程》中的食慾、身體與都市空間 |
葉雅茹 |
41 |
8 |
直觀自然的遺忘:胡塞爾對現代科學的解構 |
劉國英 |
38 |
9 |
航視:《二十六個加油站》疊合的時空序列 |
莊憶萱 |
36 |
10 |
截圖作為攝影:以維克多.柏根作品《來世》為例 |
朱盈樺 |
36 |
11 |
聲音異質學,似怪物的藝術—— 阿洛拉與卡蕯地亞的政治藝術中的聲音 |
陳蕉 |
35 |
12 |
返向世界:塔琳.賽蒙的調查改寫 |
莊憶萱 |
34 |
13 |
我們可以溫柔地互看嗎?論梅洛龐蒂與伊希嘉黑的視覺觀 |
劉亞蘭 |
34 |
14 |
懷舊音軌.變奏影像 |
談玉儀 |
33 |
15 |
戴璉璋教授論著中的樂教與音樂思想 |
李美燕 |
33 |
16 |
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的臺語片明星現象:「明星夢」與「香港熱」之探討 |
梁碧茹 |
23 |
17 |
何真即為真:十三世紀畫家之眼 |
艾瑞慈 |
12 |
18 |
王船山論華夷之辨 |
劉毅鳴 |
9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