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|
建置「禮樂」的完型 (Gestalt) 結構 — 禮樂文明的源流、原理與實踐 |
曾暐傑 |
65 |
2 |
走出「樹文明」之倫理悖論 — 為 The Tree: Meaning and Myth 做中文版序所思 |
劉悅笛 |
64 |
3 |
「反恐同」來「反恐」: 西方關於文明與援助的兩種矛盾 |
陳逸婷 |
62 |
4 |
論徐冰作品中的動物符號與生態關懷 |
黃宗潔 |
62 |
5 |
鯨豚、返家與宗教性探求——廖鴻基海洋歷程下的鯨豚書寫與文化意義 |
蕭義玲 |
52 |
6 |
海上‧奇觀——論晚清上海「水龍會」對城市文化的視覺性建構 |
趙家琦 |
48 |
7 |
電力技術者的知識來源與實踐──以《臺電社報》為主的探討(1919-1944) |
林蘭芳 |
43 |
8 |
營建防災管理與都市環境倫理 |
文祖湘、蕭玥涓 |
29 |
9 |
「反本修古,不忘其初」:試論祭孔釋奠典禮之「文明」建構及其意義 |
宋惠如 |
27 |
10 |
不合時宜的儒教捍衛者── 從辜鴻銘在臺灣的演講說起 |
廖崇斐 |
26 |
11 |
狄培理與經典教育 |
鍾彩鈞 |
23 |
12 |
狄培理的亞洲「核心課程」著作 |
鄭文泉 |
23 |
13 |
跨越文化與時空的宗教符號──魔羯魚 |
洪莫愁 |
17 |
14 |
Between Stereotypes, Truth and Myths: The Predicament of Civilization Teachers |
高古鶴 |
9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