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|
邁向美善合一的人格理想:論孔子教育哲學中的靈性作用 |
何佳瑞 |
76 |
2 |
通過他者的注視在 covid-19 疫情下如何回應 |
宋松山 |
75 |
3 |
攸關新冠病毒疫情之治人醫心生命文化反思 |
蔡篤堅 |
71 |
4 |
新冠肺炎蔓延期間告別的勇氣與意義 |
蕭玉霜 |
71 |
5 |
東野主人不善聽嗎?〈聲無哀樂論〉的 兩種聆聽 |
廖育正 |
65 |
6 |
留給「自然」半個地球 — 審美的體驗 |
林春銀 |
64 |
7 |
從隱喻看山林:一種環境觀 |
瞿慎思 |
64 |
8 |
山林倫理:體驗與推想 |
蕭振邦 |
64 |
9 |
論Holmes Rolston, III 對「自然價值」的觀點: 建構「體驗論」模型芻議 |
莊元輔 |
54 |
10 |
臺灣環境生活品質之幸福指標理念探究 — 以主觀幸福理論為進路 |
蕭振邦 |
52 |
11 |
欣賞自然的三種模式:藝術、環境與生態 |
李慶本 |
49 |
12 |
海上‧奇觀——論晚清上海「水龍會」對城市文化的視覺性建構 |
趙家琦 |
48 |
13 |
國族主義與現代性的交涉:翁倩玉冷戰時期之明星形塑 |
江美萱 |
32 |
14 |
以重現/重演「現場」為方法的藝術史實踐和書寫 |
王聖閎 |
31 |
15 |
紛亂中的寧定──唐君毅先生的慎獨之學 |
趙敬邦 |
30 |
16 |
取締與治療:日治時期臺灣嗎啡之使用探究 |
毛硯平 |
25 |
17 |
中唐士人的南方教化: 以韓愈、柳宗元為考察中心 |
王志浩 |
24 |
18 |
從受用角度考察唐君毅先生由疾病證悟人生 |
楊自平 |
19 |
19 |
當代臺灣客家三大調的美感經驗: 以竹東鎮客家山歌比賽與流行音樂為例 |
林子晴 |
18 |
20 |
唐君毅的憂患意識及其學思關切點之開展 |
陳學然 |
10 |
21 |
反思性主體的反思:侯俊明作品中的再現策略、主體觀與社會批判 |
盛鎧 |
7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