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|
性運2.0:歷史與當下的雙向運動 |
王顥中 |
62 |
2 |
覺之教育的環境倫理與環境美學 |
高柏園 |
60 |
3 |
東石與布袋的賞景轉型: 自然、產業與保育思想的滄海桑田 |
徐佐銘 |
54 |
4 |
在波詭雲譎的歷史中叩問人性——評王鼎鈞的《文學江湖》 |
黃雅莉 |
53 |
5 |
香港報業 — 風起雲湧 |
楊華照 |
42 |
6 |
數位蔡明亮: 由《家在蘭若寺》至《日子》的雙重生命 |
孫松榮 |
35 |
7 |
如候鳥般飛翔——戰前往返東亞各地的西畫家呂基正 |
邱函妮 |
34 |
8 |
風雨交加——David Cox的天空 |
李淑卿 |
30 |
9 |
地方菁英的經濟生活-以林維龍(1870-1942)私帳為例 |
陳建宏 |
25 |
10 |
新女性的復仇: 社會寫實電影中的色情、越界與批判 |
江美萱 |
23 |
11 |
「黃埔精神」的內涵與體現——以1950年李彌將軍領導滇緬邊區作戰為例 |
鄒琮隆 |
23 |
12 |
關愛何事:三部1970年代的瓊瑤片 |
沈曉茵 |
17 |
13 |
何真即為真:十三世紀畫家之眼 |
艾瑞慈 |
12 |
14 |
鄉村城市:侯孝賢與陳坤厚城市喜劇中的臺北 |
林文淇 |
11 |
15 |
中國西畫家的「東方主義」?——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中國少數民族的形象 |
周芳美 |
1 |
16 |
愛滋病的建構與解構 |
文思慧 |
1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