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|
重新評估亞倫‧高文的性平實論──再思性的定義 |
關啟文 |
75 |
2 |
病人自主權 ──從善終論生命自主的困境與出路 |
蕭玉霜 |
68 |
3 |
「趨生畏死」與「趨樂避苦」之兩難 抉擇──「自主意願」:流動且幽微的 心靈答案 |
釋昭慧 |
67 |
4 |
大音希聲所聽何物 |
蘇子媖 |
65 |
5 |
東野主人不善聽嗎?〈聲無哀樂論〉的 兩種聆聽 |
廖育正 |
65 |
6 |
從隱喻看山林:一種環境觀 |
瞿慎思 |
64 |
7 |
現代詩中的山水 — 以余怒詩作為例 |
聶豪 |
64 |
8 |
孝與代間關照關係轉化的現象學 |
陳奕傑、許樹珍 |
61 |
9 |
身體如表現:波特萊爾的步態式書寫 |
齊嵩齡 |
59 |
10 |
虛擬的懷古場所‧真實的身體經——上京紀行詩的李陵臺書寫 |
李嘉瑜 |
57 |
11 |
「上以禮神明」:《管子‧君臣》與《荀子》之禮治思想 |
佐藤將之 |
53 |
12 |
林俊穎小說中的時間想像與神話辯證 |
陳孟君 |
49 |
13 |
《歷程》中的食慾、身體與都市空間 |
葉雅茹 |
41 |
14 |
音樂中獨特的身體實踐:古琴傳統的審美與身體理想之結合 |
王育雯 |
40 |
15 |
神聖與觸摸──對「勿觸我」的現象學反思 |
黃冠閔 |
38 |
16 |
米開朗基羅藝術表現中的 未完成(non-finito)概念 |
蘇信恩 |
37 |
17 |
我們可以溫柔地互看嗎?論梅洛龐蒂與伊希嘉黑的視覺觀 |
劉亞蘭 |
34 |
18 |
艾莉斯.馬利雍.楊著,何定照譯,《像女孩這樣丟球:論女性身體經驗》 |
陳文珊 |
34 |
19 |
以重現/重演「現場」為方法的藝術史實踐和書寫 |
王聖閎 |
31 |
20 |
藝術文件與(不)可加速的生命:論謝德慶的身體—機器、時間性及其抵抗潛能 |
王聖閎 |
30 |
21 |
專號序 |
吳方正 (專號客座主編) |
29 |
22 |
營建防災管理與都市環境倫理 |
文祖湘、蕭玥涓 |
29 |
23 |
朱丹溪「內靜外敬」思維之可能性探討一種醫學身體觀視野的嘗試性解讀 |
黃崇修 |
25 |
24 |
臺灣錄像藝術的電影性: 論袁廣鳴與王俊傑作品自八〇年代迄今的三個創作時期及轉變 |
孫松榮 |
25 |
25 |
北宋「老人」的食療與養生內涵——以《奉親養老書》為核心的文獻分析 |
皮國立 |
23 |
26 |
女性復仇與母性回歸:1970年代後期臺灣新女性主義與社會寫實女星的形象轉變 |
卓庭伍 |
23 |
27 |
龍成于野──1970 年代末香港功夫電影中的城鄉對立與 日常微觀 |
黃猷欽 |
22 |
28 |
二十世紀初中國醫療廣告圖像與身體描繪 |
吳方正 |
4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