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|
疫情之下的言論自由──自康德法權觀點出發的若干省思 |
陳欣白 |
75 |
2 |
防疫之倫理觀察:以德國倫理委員會建議書為中心 |
林佳和 |
75 |
3 |
陷溺或救贖? ──論愛情關係中的依賴問題 |
霍晉明 |
72 |
4 |
攸關新冠病毒疫情之治人醫心生命文化反思 |
蔡篤堅 |
71 |
5 |
公共衛生倫理學之基本原則與全球流行病之實踐分析:儒家生命倫理學之效用與應用 |
李瑞全 |
71 |
6 |
視覺思維的魔力:《妳一生的預言》與《異星入境》 |
陳佩筠 |
70 |
7 |
論《瑪麗安娜的一生》中嬌媚之態的策略 |
朱鴻洲 |
69 |
8 |
「間距」詩學 ──遙遠異質的美感經驗探索 |
翁文嫻 |
69 |
9 |
「趨生畏死」與「趨樂避苦」之兩難 抉擇──「自主意願」:流動且幽微的 心靈答案 |
釋昭慧 |
67 |
10 |
五四民主、科學革新中的中正之道── 由李玉階對民主自由及宗教科學之實踐談起 |
黃崇修 |
67 |
11 |
生態智慧T中的friluftsliv / 天地間自由地徜徉 |
程進發 |
63 |
12 |
性運2.0:歷史與當下的雙向運動 |
王顥中 |
62 |
13 |
「反恐同」來「反恐」: 西方關於文明與援助的兩種矛盾 |
陳逸婷 |
62 |
14 |
對自主的再思考:關係取向 |
林雅萍 |
61 |
15 |
唐傳奇女子復讎故事研究:從時空體及生命型態的角度 |
廖珮芸 |
61 |
16 |
萍水不相逢?— 李安電影中「倫理」與「自由」 美學之衝突 |
曹予恩 |
60 |
17 |
覺之教育的環境倫理與環境美學 |
高柏園 |
60 |
18 |
公園之美:環境經濟理論的解題探究 |
彭春翎 |
60 |
19 |
永恆與生命意義 — 超越死亡的必要性與可能性 |
柯志明 |
59 |
20 |
酷兒左翼「超英趕美」?「同性戀正典化」的偏執及臺灣同志運動的修復詮釋 |
劉文 |
58 |
21 |
當政治遇上動物 — 多元政治意識形態下的動物保護觀點 |
吳宗憲 |
56 |
22 |
倫理關照下的人類幸福之概念研究: 以美感倫理為幸福底景, 兼談美學作為倫理學之母的可行性 |
劉秀春 |
54 |
23 |
作為「結構化」與「整體性」的自然 — 羅姆巴赫「自然觀」導論 |
李德材 |
54 |
24 |
論劉吶鷗、穆時英和張愛玲小說的「電影視覺化表述」 |
梁慕靈 |
50 |
25 |
自由主義、儒家論基因公義 — 從基因治療與基因增強談起 |
周琬琳 |
38 |
26 |
幼蒙、幼慧與幼學:近世中國童年論述之轉折起伏 |
熊秉真 |
36 |
27 |
自由主義論色情權利 |
鄭光明 |
35 |
28 |
德國哲學界之新道家詮釋——海德格( Heidegger )與 沃爾法特( Wohlfart ) |
鍾振宇 |
34 |
29 |
從「南島」到「泛.南.島」: 談高雄市立美術館南方論述轉向 |
呂佩怡 |
33 |
30 |
以玄智觀照玄理:成玄英重玄老學中「玄聖」的內在義路 |
江淑君 |
32 |
31 |
余英時的精神鍛鍊與生命實踐 |
謝政諭 |
31 |
32 |
戴震「以理殺人」說兼義衍釋 |
鄭吉雄 |
31 |
33 |
天理與人欲的省思——以《詩集傳》的淫詩為探討 |
黃麗娟 |
30 |
34 |
諸橋轍次〈詩經總說〉對《詩經》學基本問題的觀點 |
張文朝 |
29 |
35 |
從「心本於性」看韓儒田艮齋的儒家人文關懷 |
楊祖漢 |
29 |
36 |
環境倫理規範及其集體行動之間隙探究 |
蕭振邦 |
29 |
37 |
程朱、陸王二系的會通 |
楊祖漢 |
24 |
38 |
真謬之間如如觀:凱吉音樂中的禪意解讀 |
彭宇薰 |
24 |
39 |
論朱子晚年訓門人的有關問題 |
楊祖漢 |
17 |
40 |
儒家「家庭一體」之建構初探 |
謝居憲 |
12 |
41 |
大眾文化中的圖像詮釋──從一幅表現魯迅論戰精神的漫畫說起 |
陳德馨 |
10 |
42 |
康有為儒學國教化策略探析 |
許明珠 |
9 |
43 |
當下呈現之自由是美的 ——牟宗三美學之基礎命題 |
唐聖 |
8 |
44 |
從人本心理學到超個人心理學的思索 --中西方心理治療之融合 |
陳玉芳 |
7 |
45 |
由「情」至「幻」─明刊本《西廂記》版畫插圖探究 |
徐文琴 |
6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