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結果


查詢關鍵字 義理    搜尋結果共 51 筆
No. 論文名稱 作  者 期  數
1 《公羊傳》與《左傳》禮觀念之荀學義涵 謝君直 68
2 董真卿《易》學特色及重要性析論 楊自平 65
3 論環境正義的多元涵義 石慧瑩 63
4 胡五峰與劉蕺山的思想型態之比較 陳佳銘 58
5 王船山對於《孟子·盡其心者章》的詮釋 蔡家和 54
6 王船山論存養本心的工夫——心、意/性、情貫通之道 陳祺助 52
7 荀子哲學之價值規範根源問題:兼論孟荀之孔門承傳之取向 李瑞全 50
8 正義的本土化 — 台灣對歐美環境 正義理論的繼受及其所面臨之困難 黃之棟、黃瑞祺 46
9 身陷雷區的新人權理論: 環境正義理論的問題點 黃瑞祺、黃之棟 42
10 “Some Unheard of Thing”: How Incest Became Convention in Southern Women’s Drama Liz Thompson 37
11 試析《韓非子》之「內聖外王」的詮釋可能:並以《管子》為參照 李中文 36
12 《莊子‧齊物論》中籟音的義理蘊涵 侯潔之 36
13 楊東明「氣質外無性」論析 陳政揚 35
14 王廷相與戴震人性論比較 陳政揚 34
15 論牟宗三先生對於別教與圓教之詮釋──兼論王陽明的工夫論的別教與圓教意義 陳志杰 34
16 從hermeneuein至文本理解之義理生成發展:辯證性——系統性及體系性詮釋學理論基本網絡 陸敬忠 34
17 戴璉璋先生對屈萬里先生《易》說之繼承、發展與轉化 羅聖堡 33
18 對《玄智、玄理與文化發展》的「存有論補充」 陳榮灼 32
19 從《易經蒙引》論蔡清疏解《周易本義》的作法及太極義理的轉折 楊自平 32
20 元代龍仁夫《易》學析論 楊自平 28
21 陽明心學實有諸己的精一之論 白宛仙 26
22 朱子「《易》本卜筮之書」說之經過考論 呂欣 25
23 誤解與澄清:論楊澤波詮釋牟宗三之德行與幸福的合理性 賴柯助 24
24 依義理重構佛教美學之探究:以〈俱舍論〉為例示 蕭振邦 19
25 儒家聖人觀之發源:《論語》聖人觀探析 侯展捷 19
26 萬廷言論未發之中與易圖之關係 鄧秀梅 19
27 詮解《論語》「過」觀 施盈佑 18
28 當代臺灣客家三大調的美感經驗: 以竹東鎮客家山歌比賽與流行音樂為例 林子晴 18
29 漢宋之間――程朱、船山、程樹德 詮釋《論語‧漆雕章》之比較 蔡家和 17
30 心的無限性:唐君毅思想中的詮釋學意涵 林維杰 17
31 劉鄂培《孟子選講》述評 劉德明 16
32 戴震以血氣心知詮釋《孟子》的生命哲學 蔡家和 16
33 經典活化與靈根自植 戴璉璋 15
34 從主理的觀點看朱子的哲學 楊祖漢 15
35 儒佛會通下的佛教中國化 ──以覺浪道盛的苦諦概念為例 徐一智 14
36 儒學慧命與人文德業 戴璉璋 13
37 南北朝周弘正與盧氏《易》學析論 楊自平 13
38 王船山對朱子《孟子‧浩然章》詮釋之批評──以《讀孟子大全說》為據 蔡家和 12
39 從《易說》看惠士奇的治《易》作法 楊自平 11
40 論張橫渠之「太虛即氣」說——對諸哲學史家之詮釋的考察 王林偉 11
41 對近人研究朱子《知言疑義》「性無善惡,心以用盡」 之省察 李素楨 11
42 從《御纂周易述義》論乾隆殿堂《易》學特色 楊自平 10
43 從康德到海德格── 試論當代學者於孟子詮釋上的一項爭議 謝君讚 10
44 儒家的生命倫理學結構 李瑞全 9
45 夏炘《述朱》「敬」義論述 楊錦富 9
46 清末民初桐城派《孟子》文法論 ──以姚永概《孟子講義》、吳闓生《孟子文法讀本》為核心 丁亞傑 9
47 從〈論語學案〉論劉宗周早期理氣思想 許玉敏 9
48 胡五峰哲學之圓教規模 李瑞全 8
49 「人禽之辨」之本體宇宙論的說明──關 於牟宗三先生詮釋明道此一理論的一些 討論 陳祺助 8
50 牟宗三先生論儒家道體義 鄧秀梅 8
51 中國文化發展中義理開創的十大諍辯 牟宗三 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