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|
From Virginia Woolf to Hortensia Papadat- Bengescu: Adaptation, Intertextuality or Zeitgeist? |
Arleen Ionescu |
70 |
2 |
建置「禮樂」的完型 (Gestalt) 結構 — 禮樂文明的源流、原理與實踐 |
曾暐傑 |
65 |
3 |
「尊天而保真」— 論《淮南子》的道論及 其精神修養之義涵 |
周貞余 |
64 |
4 |
論墨學在環境倫理學中的意義 |
趙敬邦 |
59 |
5 |
墨學方法於當代醫學倫理之應用 |
蕭宏恩 |
57 |
6 |
沈自晉《南詞新譜》集曲增訂論析──「備於今」的做法與價值 |
黃思超 |
46 |
7 |
敘事重心的轉移:從《再生緣》到《筆生花》 |
張思靜 |
46 |
8 |
墨家「兼愛」為基礎的倫理諮詢 |
蕭宏恩 |
45 |
9 |
先秦聖賢系譜論述與儒學歷史意識──朱熹道統觀之淵源考察 |
陳逢源 |
41 |
10 |
戰國中晚期「忠」觀念之演變與轉折暨其思想意義 |
佐藤將之 |
39 |
11 |
From the Graden to the Grove: Aemilia Lanyer,Andrew Marvell,and the Pursuit of Privary |
李慧玲 |
39 |
12 |
「莊子:魏晉玄學的關鍵」兼論戴璉璋先生對魏晉玄學的貢獻與商榷 |
謝大寧 |
32 |
13 |
日治時期臺灣文人的文化調和觀—從傳統文人 到新式知識份子張深切 |
簡素琤 |
32 |
14 |
孟子論辯探究 |
林憶芝 |
29 |
15 |
論張純甫「消極退守」的文化觀與修養論 |
游騰達 |
24 |
16 |
從程朱、陸王對韓愈的「接受」反思學術史對韓愈的評價 |
楊自平 |
23 |
17 |
亞洲極簡主義的詩學: 小津安二郎、侯孝賢、是枝裕和電影的長鏡遠景美學 |
吳怡芬 |
21 |
18 |
跨越文化與時空的宗教符號──魔羯魚 |
洪莫愁 |
17 |
19 |
唐君毅先生解朱子「太極動靜」評析 |
鄧秀梅 |
15 |
20 |
試論朱熹和弟子楊方學術觀點的差異 |
王奕然 |
13 |
21 |
孟子哲學新探 |
陳榮灼 |
10 |
22 |
日治臺展新南畫與地方色彩:大東亞框架下的臺灣文化認同 |
謝世英 |
10 |
23 |
清末民初桐城派《孟子》文法論 ──以姚永概《孟子講義》、吳闓生《孟子文法讀本》為核心 |
丁亞傑 |
9 |
24 |
評馬克尼爾所著《疾病與人類》 |
魏嘉弘 |
1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