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|
翻轉哲學傳播的可能性: 連結哲學與大眾的新媒體 |
邱獻儀、鄭凱元 |
77 |
2 |
二十一世紀新冠肺炎全球流行病之倫理法律社會與政策之意涵 (ELSPI) |
李瑞全 |
71 |
3 |
森鷗外《莎樂美》譯本的日本反應 |
顏涵銳 |
65 |
4 |
王門中的游離者——黃綰學思歷程及其定位 |
朱湘鈺 |
55 |
5 |
「前隱逸」與「後仕宦」的視野遞換——陶淵明宦遊主題中出處記憶的造現 |
葉常泓 |
49 |
6 |
跨海演出:近代臺灣的馬戲團表演史(1900-1940年代) |
鄭麗榕 |
43 |
7 |
給我洲後村,我將翻轉全臺灣──試論二重疏洪道洲後村拆遷抗爭事件的歷史意義 |
陳君愷、賴建寰 |
36 |
8 |
從風景到地方: 1970年代臺灣攝影中的風土與寓居視野 |
曾少千 |
33 |
9 |
從沈銓到南蘋風: 以沈銓《老圃秋容圖》(靜嘉堂文庫美術館)為例 |
黃立芸 |
30 |
10 |
宋元論著徵引或評論衛湜《禮記集說》考述 |
楊晋龍 |
30 |
11 |
專號序 |
吳方正 (專號客座主編) |
29 |
12 |
收藏、流通、展示與傳播:對二十世紀末以來西方藝術史 研究取徑的一些觀察 |
謝佳娟 |
29 |
13 |
應用倫理教學課程在台灣公私立大學中的發展概況 |
黃柏翰 |
29 |
14 |
專號序 |
林文淇 (專號客座主編) |
28 |
15 |
冷戰玉女:張美瑤明星形象的生成軌跡 |
王萬睿 |
28 |
16 |
SARS的涉利者模式分析 — 以和平醫院廢棄物處理為議題 |
釋修禪 |
28 |
17 |
台灣SARS疫情事件中媒體的商業倫理 |
林永崇 |
28 |
18 |
論明代全真教隱微原因: 以萬曆年間嶗山釋道教產之爭為例 |
梁淑芳 |
26 |
19 |
裴溥言《詩經相同句及其影響》之學術價值 |
張政偉 |
26 |
20 |
慈愛與迷信—— 晚清仕紳的反教謠言對法國天主教育嬰堂的影響 (1840–1891) |
黃柏睿 |
25 |
21 |
廟碑與地方社會——以大溪福仁宮為例 |
陳建宏 |
23 |
22 |
新女性的復仇: 社會寫實電影中的色情、越界與批判 |
江美萱 |
23 |
23 |
正續《道藏》收錄的鸞書及其引述《詩經》述論 |
楊晉龍 |
21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