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|
體系性宗教(際)詮釋學之宗教倫理及 價值規範向度基本問題初探 |
陸敬忠 |
70 |
2 |
以《論語》的觀點探討生命教育 |
蔡林樟 |
69 |
3 |
有意義的自然及其價值 |
柯志明 |
63 |
4 |
困難的倫理:論護理人員的道德困擾 |
王心運、柯薰貴 |
61 |
5 |
《歷程》中的食慾、身體與都市空間 |
葉雅茹 |
41 |
6 |
主體的重構:論賈誼憑弔屈原的深層意涵 |
許又方 |
37 |
7 |
文本與詮釋:論高達美如何理解康德《判斷力批判》 |
張鼎國 |
34 |
8 |
大師名作在哪裡?關於西方藝術史教學中的觀看、知識與理解 |
楊尹瑄 |
31 |
9 |
從澄清誤解的角度談《莊子》思想 |
蕭裕民 |
30 |
10 |
專號序 |
吳方正 (專號客座主編) |
29 |
11 |
由「辭讓之心」到「聖王之偽」──析論《荀子》對「禮」概念的變更 |
丘慧兒 |
26 |
12 |
微話語、語句戲局與布局機器: 即時演算生成剪接系統中的隨機函式美學 |
陳蕉 |
22 |
13 |
靈光,不靈光:數位媒介複製時代中的戲劇表演— 論「現場性」及「靈光」的消逝與轉化 |
蘇子中 |
19 |
14 |
雜文世界中的林連玉—— 論其内在的自我意識、價值觀念與思辨模式 |
關啓匡 |
16 |
15 |
論周濂溪哲學對《中庸》思想的承繼與發展 |
黃秋韻 |
15 |
16 |
日治臺展新南畫與地方色彩:大東亞框架下的臺灣文化認同 |
謝世英 |
10 |
17 |
從人本心理學到超個人心理學的思索 --中西方心理治療之融合 |
陳玉芳 |
7 |
18 |
重新評估媚俗──文化他者 |
金嬉英 |
1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