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6)
|
| 從「大逃港」看香港內部不同地區居民身份認同的差異: 以新界與香港市區為例 |
|
 |
| 作者 |
盧凱軒 |
| Author |
|
| 關鍵詞 |
大逃港、
香港市區居民、
新界居民、
身份認同
|
| 摘要 |
本文以「大逃港」事件為切入點,探討香港內部不同地區居民身份認同的差異,聚焦新界與香港市區居民的行為模式與社會態度。雖同受港英政府統治,兩地居民因歷史背景、社會結構、文化心態差異,對逃港者展現出不同回應。研究發現,新界居民基於血緣、鄉土倫理與「中國人」身份認同,普遍對逃港者抱持同情,甚至冒險援助,展現出游離於港英與中國政權間的雙重身份與務實行動策略。市區居民則初期基於人道關懷表現接納,隨逃港者由非法入境者轉為定居者,態度趨向排斥,強化「本地港人」與「外來者」的社會區隔。本文指出,逃港潮突顯香港內部社群間潛藏的多元身份認同結構,亦為理解戰後香港社會結構與中港關係變遷提供了新的觀察視角,補足過去將「香港居民」視為同質整體的史學論述盲點。 |
| Abstract 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