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9)
|
| 中國大饑荒與列寧格勒圍城饑荒之比較 |
|
 |
| 作者 |
李芸庭 |
| Author |
|
| 關鍵詞 |
中國大饑荒、
列寧格勒圍城、
疾病、
救治
|
| 摘要 |
1957年11月,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在莫斯科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上,提出蘇聯要在15年內超出美國,赫魯雪夫的發言激勵了中共領導人毛澤東,於是毛澤東提出15年後鋼產量蘇聯超過美國,中國超過英國,「超英趕美」成為大躍進的目標與口號。隨著大躍進的推進,全國性的大饑荒接踵而至。
將時間往回推,1941年9月8日到1944年1月2日在蘇聯的列寧格勒也發生一場饑荒,與中國的饑荒不同,列寧格勒的饑荒並非因人為的政策所導致,而是源自二戰中德國對蘇聯的戰役。1941年6月22日德軍攻破蘇聯西部軍事防線,並在9月8日對列寧格勒實施封鎖,將近900天的圍城,德軍的轟炸以及城內糧食的不足,造成嚴重的饑荒。
無論是中國的大躍進或是德國與蘇聯的列寧格勒圍城都造成了饑荒。饑荒時,人們攝取的食物不足以應付日常所需的能量,逐漸瘦弱並產生疾病,最終因長期的饑荒造成大量人口死亡。本文欲探討中國大饑荒與列寧格勒圍城的饑荒下,兩者因饑荒而產生的疾病與救治有何異同之處。前者是處於和平時期的饑荒,後者是戰爭時期下的饑荒,兩者立基的條件不同,所產生的疾病與救治,也會因所處的地理環境,政策導向以及人們的自救方式而有異同之處。
|
| Abstract 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