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aceBook pڭ
第 54  期

專題論文
Special Issue

  (204)
作為「結構化」與「整體性」的自然 — 羅姆巴赫「自然觀」導論
作者 李德材
Author
關鍵詞 【無】
Keywords NIL
摘要 身為海德格(Martin Heidegger, 1889-1976)及馬克斯.穆勒(Max Müller, 1906-1994)的學生,羅姆巴赫(Heinrich Rombach, 1923-2004)這位德國現象學家其實相當值得華文學界加以關注。正如張祥龍所指出的,他已然使現象學掙脫了它慣性的西方本位傳統,而更充分地「朝向事情本身」,讓現象學第一次從方法、發生源頭和顯現方式上更自覺地進入原本意義生成的跨文化性結構,並因而能透視各種不同文化傳統與哲學本身的終極真實性,而不受任何獨斷的普遍主義宰制的那種自由向度。而這套嶄新的現象學則被冠以「結構現象學」(Strukturphänomenologie),「結構存有論」(Strukturontologie),「密釋學」(Hermetik),以及「境象哲學」(Bildphilosophie)等稱號。

本文以羅氏現象學中之「自然觀」為探究方向,並且定位為導論性質。其用心在於,近年台灣哲學界對於環境生態哲學或環境倫理學之關注正方興未艾,筆者不揣簡陋,企盼此拋磚引玉之作能激發環境哲學相關領域,乃至整個華文學界對羅氏哲學之關注。
Abstract
引言:環境美學展望及參考系
/ 蕭振邦    Jenn-Bang Shiau
1
東石與布袋的賞景轉型: 自然、產業與保育思想的滄海桑田
/ 徐佐銘    
33
以環境倫理觀來看溼地保育
/ 楊勝欽    
51
台灣民間信仰中的環境意識
/ 楊劍豐    
63
倫理關照下的人類幸福之概念研究: 以美感倫理為幸福底景, 兼談美學作為倫理學之母的可行性
/ 劉秀春    
77
環境倫理再現與超克
/ 何昕家、張⼦超    
103
斯賓諾莎與深層生態學之間 — 以自然、 自我實現的概念作為連結的論述
/ 程進發    
179
魏晉南北朝「自然」思潮轉向之探究
/ 陳慶坤    
201
討論內在價值與環境倫理之關聯
/ 瞿慎思    
237
論Holmes Rolston, III 對「自然價值」的觀點: 建構「體驗論」模型芻議
/ 莊元輔    
247
© 2017 NCU Journal of Humanities.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