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aceBook pڭ
第 54  期

專題論文
Special Issue

  (176)
台灣民間信仰中的環境意識
作者 楊劍豐
Author
關鍵詞 【無】
Keywords NIL
摘要 就台灣民間信仰的族群而言,有屬於台灣基層人口的泉州系、漳州系與客家系賴以安身立命的傳統宗教。現今台灣社會雖然薈集各種宗教,然而還是以閩粵族群的儒教、道教、佛教及揉和三教的民間信仰等這些傳統宗教最為凸顯。雖然儒、道、佛三教對台灣社會具影響力,然而真能深入民間,影響其風俗習慣、人生觀及價值觀的,可說是民間信仰。

台灣民間信仰多半被視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,信仰的內涵也和實際生活相互結合,舉凡出生、學業、健康、事業、婚姻、生子、遷移、死亡都會先請示神意再行決定。神明與人存在一種互動關係,神明不會改變一個人的天命,但是只要信眾好好努力完成自己的責任,同時能夠虔誠地供奉神明,那麼神明就會協助消去厄運,轉危為安。

台灣民間信仰在台灣社會往往扮演著一些正面功能,如:提供精神、生命的寄託,提供日常生活的社交、休閒娛樂場所,形構村里集體意識,促進商業和觀光的興起與繁榮。但因神界組織沒有擺脫封建時代之帝王體制,導致台灣群眾民主素養無法提升;又因嚴重的宿命觀及信仰目的在於祈安、求福與發財,導致台灣人常有消極不自信、怕死、投機取巧、自私自利的功利心態。在面對共有生存環境面臨極端破壞時,這種消極、自私功利的信仰心態,往往難以提供有效的解決資源,是以對多數台灣人所信仰的民間宗教做一心態上的轉化與教育,就成為解決台灣環境問題所不得不做的一項工作。這一轉化的原動力並不需要從民間信仰的外部去尋找,只須還原民間信仰之諸神的原初內涵,也許就能使民眾興起一股感念之心、愛物惜物、保家護土、尊重生命及敬畏天地的環境意識。
Abstract
引言:環境美學展望及參考系
/ 蕭振邦    Jenn-Bang Shiau
1
東石與布袋的賞景轉型: 自然、產業與保育思想的滄海桑田
/ 徐佐銘    
33
以環境倫理觀來看溼地保育
/ 楊勝欽    
51
倫理關照下的人類幸福之概念研究: 以美感倫理為幸福底景, 兼談美學作為倫理學之母的可行性
/ 劉秀春    
77
環境倫理再現與超克
/ 何昕家、張⼦超    
103
作為「結構化」與「整體性」的自然 — 羅姆巴赫「自然觀」導論
/ 李德材    
165
斯賓諾莎與深層生態學之間 — 以自然、 自我實現的概念作為連結的論述
/ 程進發    
179
魏晉南北朝「自然」思潮轉向之探究
/ 陳慶坤    
201
討論內在價值與環境倫理之關聯
/ 瞿慎思    
237
論Holmes Rolston, III 對「自然價值」的觀點: 建構「體驗論」模型芻議
/ 莊元輔    
247
© 2017 NCU Journal of Humanities.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