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aceBook pڭ
搜尋結果
查詢關鍵字 vision    搜尋結果共 39 筆
No. 論文名稱 作  者 期  數
1 環境美感、環境倫理與人類優質生活 蕭振邦 69
2 從試驗、研究到推廣:桃園區農業改良場的組織與功能(1917-1999) 李力庸 69
3 「間距」詩學 ──遙遠異質的美感經驗探索 翁文嫻 69
4 從儒家的觀點省察病人自主權利法的限制:以永久性植物人為例 黃漢忠 67
5 佛教生死觀在預立醫療照護諮商的應用 李明書 67
6 由「病人自主權利法」立法歷程論生命自主權之限制 陳俊志 67
7 超越破立修辭,回歸關鍵爭議 — 回應何思瑩 郭彥伯 62
8 以差異原則分析長期照護之健康照護需求與實踐 蕭玉霜 61
9 手稿解讀與盧炎的和聲 饒韻華 60
10 音樂創作的記憶與遺忘——從創作筆記重探陳其鋼作品《源》的音樂語言 連憲升 60
11 三唐兩宋攝其德——論《隨園詩話》中的唐宋詩調和論 王怡云 58
12 論劉吶鷗、穆時英和張愛玲小說的「電影視覺化表述」 梁慕靈 50
13 自然書寫與《孟子》的「超能力」 蕭振邦、曾安國 49
14 「前隱逸」與「後仕宦」的視野遞換——陶淵明宦遊主題中出處記憶的造現 葉常泓 49
15 海上‧奇觀——論晚清上海「水龍會」對城市文化的視覺性建構 趙家琦 48
16 距離的調節與情愛的回歸──《半生緣》影劇改編的修訂及超越 莊宜文 44
17 嘉靖朝錦衣衛首長之職權與活動──以陸炳(1510-1560)為例 吳振漢 42
18 地域社會中的文化運動:霧峰一新會讀書會個案分析(1934-1936) 鄭麗榕 36
19 我們可以溫柔地互看嗎?論梅洛龐蒂與伊希嘉黑的視覺觀 劉亞蘭 34
20 巴特寫攝影:從《明室》讀《巴特寫巴特》 許綺玲 33
21 Recoding the Marvelous: The Medieval Vision Paradigm and Dante’s Commedia Matt Horn 32
22 策展、圖錄編寫與中國繪畫史研究、教學 何嘉誼 31
23 臧懋循之戲曲當行論——以其批改《玉茗堂四夢》為例 陳富容 30
24 企業責任與可持續性倫理 葉保強 29
25 魅力四射的敢曝: 南.戈丁1970年代初期的變裝皇后攝影 劉瑞琪 29
26 由「辭讓之心」到「聖王之偽」──析論《荀子》對「禮」概念的變更 丘慧兒 26
27 近五十年來(1960~2016)「明鄭至戰後初期台灣儒學」研究之回顧與展望 李威寰 22
28 微話語、語句戲局與布局機器: 即時演算生成剪接系統中的隨機函式美學 陳蕉 22
29 《四庫全書總目》對宋、元之際「《尚書》學」的評述 許華峰 22
30 德萊葉的「白」──從顏色作為減法影像到至上主義繪畫之異度空間 李佩盈 15
31 3D電影中的攝影眼:《少年pi的奇幻漂流》的「深度」探索 林克明 15
32 何謂艾茉莉‧卡爾?:加拿大西岸藝術的共時代性 洪敏秀 14
33 塵埃迷濛了你的眼:黃明川、陳芯宜與臺灣電影中的墟形魅景 孫松榮 13
34 Revisions of History in Toni Morrison's Beloved 陳東榮 13
35 《上海畫報》(1925-1933)與 上海的現代視覺文化之創造 安雅蘭 12
36 作偽的剖析——濟汀偽作帕麥爾畫作事件 李淑卿 10
37 從媒介到建築──楊德昌如何利用多重媒介來呈現《一一》裡的台北 江凌青 9
38 The Tiny and Grotesque Vision in Carson McCullers' Reflections in a Golden Eye 曾安國 7
39 重新評估媚俗──文化他者 金嬉英 1
No.69  2020 春季號
No.68  2019 秋季號
No.67  2019 春季號
No.66  2018 October
No.65  2018 April
© 2017 NCU Journal of Humanities.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