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結果


查詢關鍵字 spirit    搜尋結果共 47 筆
No. 論文名稱 作  者 期  數
1 晚期風格的「憂鬱轉向」,或者其它⋯⋯余德慧的宗教療癒之旅 余安邦 73
2 唐君毅先生的愛情哲學 ──以《愛情之福音》為中心的展開 劉毅鳴 72
3 攸關新冠病毒疫情之治人醫心生命文化反思 蔡篤堅 71
4 COVID-19 大流行引發之醫療倫理議題 陳祖裕 71
5 以《論語》的觀點探討生命教育 蔡林樟 69
6 五四民主、科學革新中的中正之道── 由李玉階對民主自由及宗教科學之實踐談起 黃崇修 67
7 自主與善終 尉遲淦 67
8 森鷗外《莎樂美》譯本的日本反應 顏涵銳 65
9 「尊天而保真」— 論《淮南子》的道論及 其精神修養之義涵 周貞余 64
10 萍水不相逢?— 李安電影中「倫理」與「自由」 美學之衝突 曹予恩 60
11 覺之教育的環境倫理與環境美學 高柏園 60
12 從形似到傳神:中國繪畫藝術中所展現的人文真理 何佳瑞 58
13 黑格爾論上帝存在的證明 劉愛民 57
14 Maximalisme acédiaste dans Madame Bovary de Gustave Flaubert Katarzyna Stachura 55
15 王船山對於《孟子·盡其心者章》的詮釋 蔡家和 54
16 林俊穎小說中的時間想像與神話辯證 陳孟君 49
17 女性空間的召魂想像與題詠編織──論陳文述的「美人西湖」 王學玲 46
18 《紅樓》解碼──小說敘事的隱喻象徵 林素玟 45
19 方苞禮學中的女性角色與地位:以冠、婚、喪、祭為核心 丁亞傑 44
20 王船山論「道、善、性」之說的涵義與其理論價值 陳祺助 43
21 「意識之經驗底知識學」之「實行方法」及問題:《精神現象學》〈導論〉部分第九段之文本釋義 陸敬忠 42
22 From the Graden to the Grove: Aemilia Lanyer,Andrew Marvell,and the Pursuit of Privary 李慧玲 39
23 明儒高攀龍的思想與殉節 吳振漢 37
24 米開朗基羅藝術表現中的 未完成(non-finito)概念 蘇信恩 37
25 地域社會中的文化運動:霧峰一新會讀書會個案分析(1934-1936) 鄭麗榕 36
26 張岱《四書遇》註解四書之特色 鄧克銘 35
27 「意識之經驗底科學」之對象問題: 《精神現象學》〈導論〉部分第十段之現象學性詮釋 陸敬忠 35
28 象徵與譬喻:儒家經典詮釋的兩條進路 林維杰 34
29 從hermeneuein至文本理解之義理生成發展:辯證性——系統性及體系性詮釋學理論基本網絡 陸敬忠 34
30 Recoding the Marvelous: The Medieval Vision Paradigm and Dante’s Commedia Matt Horn 32
31 日治時期臺灣文人的文化調和觀—從傳統文人 到新式知識份子張深切 簡素琤 32
32 從澄清誤解的角度談《莊子》思想 蕭裕民 30
33 宋代小學的建構及其影響 周揚波 28
34 藤島武二的中國服飾女性像 兒島薰 著 林怡利 譯 25
35 真謬之間如如觀:凱吉音樂中的禪意解讀 彭宇薰 24
36 殊途與同歸──論羅念菴學術在王學中的定位問題 袁光儀 21
37 宗教、歷史與當代性: 重探布朗《耶穌為彼得滌足》(1852) 黃桂瑩 17
38 王船山對《孟子‧莫非命也章》的詮釋── 「理氣合一」與「德福一致」之解決 蔡家和 14
39 十八世紀日本之「市民美術」?:由圓山應舉之評價探討江戶美術史觀 巫佩蓉 13
40 塵埃迷濛了你的眼:黃明川、陳芯宜與臺灣電影中的墟形魅景 孫松榮 13
41 日治臺展新南畫與地方色彩:大東亞框架下的臺灣文化認同 謝世英 10
42 大眾文化中的圖像詮釋──從一幅表現魯迅論戰精神的漫畫說起 陳德馨 10
43 湛甘泉「天理之心」與楊慈湖「精神之心」的差異 ──由《楊子折衷》論析 蘇子媖 9
44 魯東的自然意象與精神演化論 曾少千 8
45 理性與非理性?論近代知識份子的理性精神 龔鵬程 8
46 反思性主體的反思:侯俊明作品中的再現策略、主體觀與社會批判 盛鎧 7
47 伊蘇瑪影像:《冰原快跑人》的因紐特運動 洪敏秀 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