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|
唐君毅的感通論述:對《易》、二程與孔子的詮釋性理解 |
林維杰 |
66 |
2 |
董真卿《易》學特色及重要性析論 |
楊自平 |
65 |
3 |
蕅益《周易禪解》會通《易》理與如來藏的本體論詮釋 |
羅鈴沛 |
59 |
4 |
論楊時喬《易》學圖說的先天成卦之推衍 |
陳睿宏 |
37 |
5 |
戴璉璋先生對屈萬里先生《易》說之繼承、發展與轉化 |
羅聖堡 |
33 |
6 |
從《易經蒙引》論蔡清疏解《周易本義》的作法及太極義理的轉折 |
楊自平 |
32 |
7 |
戴璉璋先生王弼《易》學體系的建立與反省 |
涂藍云 |
32 |
8 |
元代龍仁夫《易》學析論 |
楊自平 |
28 |
9 |
來知德《易》學特色——錯綜哲學 |
楊自平 |
27 |
10 |
朱子「《易》本卜筮之書」說之經過考論 |
呂欣 |
25 |
11 |
從經典詮釋的角度論儒道《易》圖的類型與變異 |
鄭吉雄 |
24 |
12 |
從經典詮釋傳統論二十世紀《易》詮釋的分期與類型 |
鄭吉雄 |
20 |
13 |
經典活化與靈根自植 |
戴璉璋 |
15 |
14 |
南北朝周弘正與盧氏《易》學析論 |
楊自平 |
13 |
15 |
馬一浮對卜筮吉凶之理解與詮釋 |
楊淑瓊 |
12 |
16 |
從《易說》看惠士奇的治《易》作法 |
楊自平 |
11 |
17 |
從《御纂周易述義》論乾隆殿堂《易》學特色 |
楊自平 |
10 |
18 |
黃道周《易象正》治《易》析論 |
楊自平 |
8 |